自从1997年,每隔两年我都出国参加一次C&IE系列国际学术会议,由于参会的女性代表极少,倍受界内外国同行的瞩目。记得第一次是去开罗开会,当时自己涉猎管理领域才3年,如何向国际学术会议投稿还一头雾水。但是决心已定,就摸著石头过河,大胆尝试吧。考虑到自己对国内IE推广情况比较熟悉,就试投了一篇关于中国企业运用IE的现状分析文章,组委会很感兴趣,很快就发来了参会邀请函。当时参加国际会议的费用是要自己负担的,会议报名费加上旅差费数目可不小呢。而我的科研费只有从精仪系带过来的4万回国基金,有点舍不得,但是截稿时间在即,我还是忍痛汇去了450美金会议费。中科院管理科学与政策所的X所长知道了我的难处,表示愿意帮助我。正巧他们所邀请C&IE会议主席Eid教授来京讲座,X老师就介绍我和Eid先生见面了,我陈述了自己的情况,老先生很亲切地表示可以免去我的会议费,但是他要回去征得组委会主席同意后才行。会期到了,还是没有得到任何回音,我心里已经对此事不抱希望。我们中国代表团一行5人如期抵达开罗报到,第二天开会前见到Eid教授,他竟然没有忘记对我的承诺,拉著我去见组委会主席交涉此事。当时组委会很忙,主席只是口头上答应了。会议的最后一天,Eid教授问我拿到退款了吗?我不好意思地摇了摇头,Eid教授马上拉著我去找组委会主席,硬是把450美钞给我要回来了。Eid教授的帮助让我深受感动,始料不及的是我们刚回到北京,就听到老人家因会议操劳过度在开罗病逝的噩耗,我的心在流泪,老人家的音容笑貌永远活在我心里。
第二次参会是在澳洲墨尔本大学,新接任的大会主席是美国南加州大学的D教授。第二天会间休息时,他约我会后找时间谈谈Women in IE,我当时答应了。但是在大会宣读论文《 Analysis of d Driving 》之后,有几位同仁找我交流,就把此事给忘了。返校后接到D教授发来的E-mail,他说我爽约了,我赶紧回邮件道歉,老先生的认真执著让我汗颜。当时我刚好获得国家教育部的批准,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进修,需要自己联系大学。我在回信中试著提及此事,希望D教授能给予帮助。让我喜出望外地是,老先生很爽快地邀我赴南加州大学访问,并且很快寄来了系主任签发的邀请函。这可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2000年我荣获教育部出国基金,赴美国南加州大学(USC)工学院IEEM系做高级访问学者。导师D教授待我非常亲切,他不仅为我介绍系主任和各位教授,还与我商定访问计划。我参观IE实验室,参加实验课教学活动,还选修了2门博士课程。D教授是国际权威学术杂志《Computer& Industrial Engineering》的总编,我利用业余时间帮他审核参考资料,USC图书馆藏比国内大学丰富多了,我尽情地在新信息中遨游,收获颇丰。我还应邀做过一次《人因工程原理及其应用》的专业演讲,USC东亚研究中心专门制作了录像,据说当时请来的是好莱坞的摄影师。在美期间我还陪同计算机系教授去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做过演讲,与那里的同仁进行了学术交流。我应邀参加过USC的留学生联谊会活动,洛杉矶领事馆专门找我为留学生们作过一次讲演,我的讲演稿登上了《神州学子》。在美访问期间,我在双检索的外刊上发表了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返校后,学校正提倡双语教学,我率先在学院开出双语课程《绩效管理》,将在USC所学的新知识移植过来。我的教学科研成果得到大家的认可,在竞争激烈的正高晋升中脱颖而出,那一年全校正教授名额只有 20个,我从学院推荐的3位候选人中胜出。
2002年在希腊举办30th C&IE国际学术会议,组委会指派我担任了人因工程分会场主席。当时我治疗腰间盘膨出,正在恢复期,不宜劳累,但是会议安排已就绪,组委会不同意临阵换将,我只得咬牙启程赴会了。在爱琴海畔Tonic的会场上,面对台下的外国专家教授,我暗暗给自己鼓劲,绝不能给中国人丢脸。3天会议中我主持了4个半天的分会场活动,闭幕式上组委会对我的工作表示满意,这次实战演练提高了我在境外主持学术会议的能力。
D教授很喜欢中国文化,每年都来国内讲学,只要时间允许,我都前去与老人家见面。2004年征得学院领导同意,我专门请他来学院做了一次专业讲座。老人家虽然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宝刀不老,足足站著讲了两个半小时,赢得全场热烈掌声。我们一直保持著E-mail联系,D教授聘请我当《Computer& Industrial Engineering》学术期刊的论文评审专家,使我能够追踪学术动态。经常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不仅结识了许多优秀的外国专家学者,还使自己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人生追求得以实现。
在管理学院执教的15年间,我主持国家纵向科研项目10项,为合资企业排忧解难,完成横向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的论文50余篇,参编《工业工程手册》和《机械工程师手册》。我自编的教材《安全工程》(天津大学“211工程”丛书),获得了天津市社会科学三等奖,更重要的是填补了安全教育的空白,在全国高校深受欢迎,被选用为清华大学的博士生教材。我与刘开明先生合编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实施指南》,深受中小型企业欢迎,我多次应邀前往企业讲解企业社会责任。自从1996年我被推选为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理事,一直在该领域辛勤耕耘,2002-2009年连任两届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副理事长,连续担任天津市劳动学会理事10年。
我从美国回来后,就被推选为天津九三市委妇女工作委员,连任3届,现在退休了还继续参政议政。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自己培养的30余名研究生和20余名MBA、MPA和工程硕士学员,现在都事业有成,家庭幸福。我们之间的师生情谊广为称道,做老师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到自己的学生出息,长江后浪推前浪,希望他们越走越好!
1969年到内蒙古插队落户。1977级大学生。1986年考入天津大学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天津大学教授。曾多次出国访问交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闲暇捉笔,曾在天津市一级报纸副刊上发表文章3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