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筑网(http://www.iarch.cn/)是为年轻的建筑行业新秀创办的互动交流社区,为建筑、规划、景观、室内等专业设计领域的青年人才构建的学习互助、课程互动、资料分享和经验交流的平台。
一个建筑系女生心中的扎哈•哈迪德 2016-04-01 12829 Views iarch001
建筑, 建筑师, 扎哈•哈迪德, 银河SOHO, 望京SOHO, Maxxi博物馆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由专筑网逸希编译 2016.03.31日晚上,当我习惯性的阅读着BBC的新闻时,一条震撼人心的消息映入我的眼眶,不自觉的我的眼眶就湿润了。扎哈•哈迪德因为心脏病逝世了,她被誉为建筑界的女魔头,同时也是获得普利茨克建筑奖的首位女建筑师。 作为一名建筑系的女学生,她可是我在大学时代的偶像,陪伴我度过了学生时代甚至工作后的很多日夜。就像很多人喜欢追一些电影和歌唱明星似的,建筑系的学生往往把不同类型的建筑师当作自己的偶像,这也许只有建筑系的学生和喜欢建筑的人们才能够理解,我们对自己喜欢的建筑师真挚,炽热并且执着的爱并不亚于那些追星的人们,对我而言,扎哈•哈迪德曾经也是我心目中璀璨的星。我也曾经为了画图几天几夜不睡觉,为了看自己崇拜建筑师所设计的建筑而不远万里去旅行,去追随大师的脚步。仿佛有一天,我也能够和我心目中的大师一样,站在建筑界最高奖项的领奖台上。或许对别人而言,旅行就是看一些著名的景点和一些秀丽的自然风光,而对于我,深爱着建筑的我,总是会为了建筑而拔山涉水,漂洋过海,只为多看一眼我喜爱的建筑以及我喜爱的建筑空间。 2011年,那年我大二,褪去了大一刚进校时期贪玩的习性,渐渐对自己的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一年,我买了很多书,《建筑师的20岁》、《建筑空间组合论》、《图解建筑》、《建筑语汇》等等,那时的我还处于比较懵懂的状态,对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以及自己闲暇时期在书中看到的知识理论和空间的理解都不够深刻,很多时候似乎懂了又似乎没懂。到了大二下学期我买了一本书,书的主要内容就是介绍所有普利茨克奖获奖建筑师的个人简历及其代表作品,当然也包括他们的设计理念和获奖时采访他们所留下的语录。这本书深深的感染了我,更加点燃了我对建筑的热情,当我第一次在书中看到扎哈的设计作品时,我被她的作品所惊异。她的作品像是不规则图形,但似乎又遵循着某种不为人知的规律,那一种扭曲和盘旋,那一种线条的连接,都透出一种很强的时代感与未来感。 后来扎哈的建筑设计风格就成为建筑界的时尚前沿,可谓建筑相关专业的学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我所接触学习过的建筑以及规划理论中,往往新建的建筑是要与周围环境相融合的,而扎哈大师设计的建筑却总在设计场地内显得鹤立鸡群,却又美的格格不入。她总是在突显出自己独特的风格,让你看一眼就会记住她的设计。采访扎哈时,扎哈的一句回答也惊讶到了我,让我对这个风趣幽默的女魔头充满兴趣。在采访时,有人曾说她设计出的建筑并没有与场地相融合,而她却说:“如果我周围的建筑都设计的非常糟糕,难道我设计出来的建筑也要和他们的一样么?”这表现出一个女人的强势与自信,这些也正是她吸引我的个性所在,敢想,更贵于敢做,那些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一旦落入她的手中,便利利落落地一一兑现,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从那以后,我的建筑学习生涯中便再也离不开扎哈这两个字了。 2014年5月份,那时的我已经决定了出国继续深造,继续读我喜爱的建筑类专业,本来是想去追随扎哈大师的脚步申请AA的,可惜准备时间不足,能力有限,我最终选择了去就读英国谢菲尔德大学。 在北京办签证的时间,我终于有机会去膜拜我心目中的大师,参观了她设计的银河SOHO和望京SOHO,感受了她的建筑专属的流线型空间感,建筑空间中蕴藏着几分放浪不羁,但似乎是浑然天成般,有一种未经人工雕琢的纯粹。 银河SOHO
望京SOHO
这两个SOHO给人的感觉非常的相似,SOHO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的梯田。通过参数化设计,用现代数字技术将自然的形态予以提炼,从而与现代文明相融合。SOHO中不断伸展,充满变化的楼层及平台将各个空间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如同山间的梯田,绵延不断,如梦如幻。然而设计的另一个主题则是借鉴中国院落的思想,创造一个内在世界。而同时,这又是一个完全二十一世纪的建筑:不再是刚硬的矩形街区及街区之间的空间,而是通过可塑的、圆润的体量的相互聚结、溶合、分离以及通过拉伸的天桥再连接,创造了一个连续而共同进化的形体以及内部流线的连续运动。 我在SOHO中随意地漫步,感受着形式与功能边缘的模糊性,室内与室外界限的不确定性,在商业街中步行,仿佛置身于依偎在建筑形体的“峡谷”中,内心十分的愉悦。 2014年7月底,我去英国进行深造,除了上课和做作业的时间,我抽空就出去游学,去参观我喜爱的建筑师们设计的作品,去感受大师们表达出来的强烈空间感。这期间我也欣赏到了扎大师的作品,从中得到了很多启发。我趁着语言课刚结束时来到了伦敦V&A博物馆,扎哈•哈迪德设计了在伦敦V&A博物馆的地上装置,命名为《Crest》。她决定挑战金属曲面的制作厚度,以极薄的铝片打造《Crest》,而金属的表面,不仅可以反射天空色彩/周围建筑物,另一方面也能呈现水面状态,更加与周遭环境融为一体。 The Crest
在伦敦设计节展览结束后,这个可拆卸的《Crest》将会被移送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ME迪拜酒店中重新安装,ME迪拜酒店也正是扎哈设计的旅馆,预计将于2016年完工启用。 ME迪拜酒店
假期的时候,在意大利游玩的途中我还去参观了罗马Maxxi博物馆,博物馆的设计非常具有现代感,馆内的空间很流畅,黑白色调的室内装饰显得格外大气。室内流畅的线条设计使这个具有现代感的“庞然大物”充满了生机,消除了现代材料的带给人们的那种冷冰冰的感觉。空间的格局也很舒服,在建筑设计中,扎哈大师还融入了玻璃屋顶和大面积的玻璃窗,使空间更通畅明亮。 虽然我在没参观之前,也曾在各大网站看到过设计效果图之类的,但是身临其境的感觉却是有很大的不同,有时也许你在照片中看着稍显突兀的体量,或者尺寸稍显庞大的部分,两者在实际中与人的尺度相结合,就会显得恰到好处。博物馆内各种细部节点也极具设计感,给人舒适的观展感受。 罗马Maxxi博物馆
扎哈大师同时也涉足于服装设计界,室内设计,家具设计等。
扎哈为sawaya & moroni设计的 Z-chair 。
扎哈为Slamp设计的“Aria and Avia”灯具,Opalflex和Cristalflex两种复合新材料的雕塑感与失重感被巧妙融合,层叠的褶皱围绕着光源,可以360 无死角覆盖整个空间。
扎哈为United Nude设计的鞋。 最后,祝愿扎哈大师一路走好,或许天堂的宫殿恰巧需要重新改造设计了呢,而上帝正好看中了扎哈大师的才华,无论怎样,您都会被所有建筑类的学生和热爱建筑的人们所铭记在心的。
建筑, 建筑师, 扎哈•哈迪德, 银河SOHO, 望京SOHO, Maxxi博物馆
一代女建筑大师去世了,这是她设计的望京soho 巴西文化中心/ São Paulo Arquitetura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
微信号:iarch-cn
更多阅读
Fan Zeng Art Gallery, Jiangsu, China / Original Design Studio Tema伊斯坦布尔展厅(Tema Istanbul Showroom) Donmar Warehouse / Haworth Tompkins 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原木小屋 给我一个美丽的阁楼,分分钟宅给你看! 矶子区住宅 House Isogo by Be-Fun Design 德国波恩Kessalao地中海餐厅 by Masquespacio 歪果仁的中国风包装设计(多图)